物质观
1 物质的概念
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具体事务的关系为:{1: 抽象与具体}、{1: 共性与个体}、{1: 普遍与特殊}、{1: 一般与个别},注意{1:整体与部分}不是其关系。
物质的唯一特性是{1: 客观实在性}。
- {1: 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},即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;
- {1: 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},即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;
- {1: 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},即从自然存在和社会中抽象出的共同特性;
2 物质和运动
在考研政治中,{1: 变化}和运动相同。
运动的概念: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。运动是物质的{1:存在方式}、{1:根本属性}和{1:固有属性}。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唯一属性
物质和运动是{1:不可分割}的关系,{1: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,物质是运动的物质},只看物质而不看运动导致{1: 形而上玄},只看运动而不看物质导致{1: 唯心主义}。
只要提到不可分割,就是{1: 你是我的你,我是你的我}。
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{1: 实在基础和承担者}。
3 运动与静止
运动于静止的关系是{1: 对立统一的},{1: 对立统一}的公式为{1: 两者是即相区别,又相联系的}。对立统一属于{1: 对立统一},其只强调联系不强调区别,属于联系的一面。
- 区别
- 运动的{1: 绝对性}: 物质运动的变动性、无条件性;
- 静止的{1: 相对性},物质运动的稳定性,有条件性。
- 相互联系
-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、相互渗透、相互包含,“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”。
- 静止是运动的{1: 衡量尺度}。
过分夸大静止 (绝对静止)→{1: 形而上学 (孤立、片面、静止)};“过分夸大运动 (绝对运动)→{1: 诡辩论 (人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)”}。
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,具体包括两种状态,空间相对位置的{1: 暂时不变}和事物根本性质{1: 暂时不变}。相对静止是有条件的。
物质世界的运动是{1: 绝对的},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。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{1: 必要条件},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{1: 前提};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{1: 出发点};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{1: 尺度}。
4 物质运动和时空
物质运动与时空是{1: 不可分割}的关系。公式:{1: 时空是物质的时空,物质运动是时空的物质运动}。
时间的特点是{1: 一维性},空间的特点是{1: 三维性},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。
看数量,如果主语只有{1: 一个物质}对应运动,如果有{1: 两个 (运动和物质)}就选时空。即物质的存在形式是运动,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形式是时空。
- 客观性: 不以{1: 人的意志}为转移
- 有限性: 具体事物的时空是有限的
- 无限性: 整个物质世界时间没有尽头,无限延伸; 空间没有边界,无限广延
- 绝对性: 时空绝对存在
- 相对性: 物质运动的速度达到{1: 极限}时,时空会发生变化 (如接近光速时)
{1: 物质、运动、时间、空间}具有内在的统一性。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,什么也没有 (列宁)
物质运动与时空{1: 不可分割},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{1: 基本存在形式}。
5 物质世界的二重分化
二重分化:一方面指人类的实践活动使物质世界分化为{1: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}(二者{1: 交织渗透})。没有人的情况下,{1: 物质世界等于自然界}。人类社会是{1: 最高级}的物质存在形态。另一方面,世界分化为{1: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},主观世界从客观世界分化出来,具有相对独立性。
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、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分化的{1:(关键/基础/前提)}。
-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{1: 根本途径}。
-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{1: 统一的基础}。
- 实践是真理与价值{1: 统一的基础}。
- 实践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
-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{1: 最基本的活动}。
-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{1: 统一的基础是}实践。